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团 > 学生服务 > 正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职业发展中心成立大会 暨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 发布日期:2024-12-02 】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职业发展中心成立大会

暨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11月17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职业发展中心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启动仪式在沙河校区融想多功能厅举行。中能建国际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人才发展处经理杜柏杨,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徐淼,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钟俊杰,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李瑞琴,学院副教授、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刘悦,学院助理教授、职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蒋海威,学院助理教授、职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唐爱迪,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职业发展中心执行主任李倩,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本科生辅导员侯思宇,团委副书记、本科生辅导员赵子琦,就业专员、本科生辅导员施立萍,本科生辅导员赵旭、徐莉出席启动仪式。会议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职业发展中心执行主任李倩主持。

徐淼老师在致辞指出,学院始终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课内外联动、校内外协同的就业工作体系,鼓励学生投身国家建设,在新时代找到成就自己的舞台,助力青年学子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学院就业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学院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领导带队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实现院企、院地人才供需对接。二是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走进多家企业,实现校内外资源联通,助推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三是学院积极构建“党建+就业”联动发展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四是学院拓展立德树人阵地,在就业工作中融入实践育人、劳动育人,开展响应中国需求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世情国情。五是学院调研学生现实需求,描绘就业工作受众精准画像。徐老师谈到,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学院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新动力,希望学院在未来的就业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思维和工作模式,增强就业工作专业化水平和体系化建设,协同政府、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和校友资源,共同打造多元化的就业发展指导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职业发展支持,全面助力学生实现财经报国的使命与担当。

杜柏杨经理对校园招聘、校企合作中找寻到的毕业生培养秘诀作出汇报:一是入学“第一粒扣子”要扣的精准,强调“立志立身立学”,从“家国一体”到“修身成仁”,从“自觉自新”到“有教无类”;二是打造“招生+培养+就业”模式,注重“一站式”系统谋划、有效联动;三是“访企拓岗”,深入企业调研,找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关键环节,助力毕业生更契合企业需求实际。接着,他介绍了中国能建的主营业务和全球业务布局,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校企协同创新,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以引进为牵引,以培养为纽带,坚持校企合作,推动学生国际化职业能力、创新创业力、实习就业力提升。二是关注职业生涯,为学生发展提供新机遇。通过校企共建,利用企业内部讲师、社会实践资源以及企业“萌芽计划”,延伸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更深入的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为同学们搭建起从学生过渡到职场人的桥梁。最后,杜柏杨经理表达了对企业招到人才、学生学到技能、学院得到发展的三方共赢目标的期望,并祝愿学院和职业发展中心取得更大的成功。


钟俊杰副处长在致辞指出,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和新使命。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多措并举,从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指导研究、就业信息管理、就业市场开拓建设、就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提升育人水平。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以鲜明学科特色,开阔的国际视野,取得了积极的育人成效。职业发展中心的成立是全面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的有力举措,也是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拓展延伸。钟俊杰副处长对职业发展中心未来工的作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系统谋划,强化招生就业链接;第二,重视学生“软”技能的提升,助力生涯可持续发展;第三,做大做强国经贸特色就业市场,建立建强高质量就业指导体系。最后,钟俊杰副处长希望国经贸职业发展中心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汇聚各方优势,实现校企协同赋能、合作共赢。

随后,学生处副处长钟俊杰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徐淼共同为职业发展中心揭牌。

学院副教授、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刘悦指出,在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不断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与世界联系越发紧密,为国贸学子提供了就业机遇。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从三个方面构建平台,为同学们搭建未来职业发展的桥梁。一是搭建学校与真实世界融合的平台。依托“访企拓岗”促进校地和校企合作,走进政府、国企、农业农村、金融机构等部门,帮助同学们了解就业市场与机构运作,建立专业自信,并将专业能力融入到现实需求。二是搭建学院工作融合平台。职业发展中心推动职业规划工作融入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促进校内专业学习与校外实习的平衡。三是搭建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融合的平台。他指出,职业规划不仅是个人就业,更是长期的人生选择和规划。职业发展中心将帮助同学们发掘自己的特色,找到成就自己的舞台,引导同学们将个人能力融入国家大局,响应财经报国的时代号召。


启动会现场举行了聘书授予仪式,与会领导为职业发展中心成员颁发了聘书。

最后,中能建国际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人才发展处经理杜柏杨以《“333”模式在个人职业规划中的应用》为主题,为现场师生做了一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首先,杜经理描述了众生眼中的职业规划,或是学界的生涯规划,或是师长的职业导航,或是个人的人生规划,他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想与目标进行职业规划;接着他介绍了“333”模式,包括“绕不开的灵魂三问”、“择业三答”、“三个场景设想与应用”等。其中,杜经理着重阐释了三个场景,分别为“管理游戏”、“应聘面试”和“日常工作”。他用生动的例子向同学们描绘应聘面试和企业日常工作的情境,帮助同学们了解应聘技巧与日常工作所需的技能。接着,杜经理建议同学们从四方面提前做准备:一是全方位个人评价,二是准备高质量简历,三是设计针对自己的问题题库,四是分析目标行业、岗位情况,助力同学们进行前瞻的职业规划。最后,杜经理对中国能建进行了简略介绍,包括业务范围、职能定位等。杜经理鼓励同学们真学、实学、活学、常学,付出不懈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明确职业发展。

启动会上还发布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职业发展中心logo。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职业发展中心Logo结构为上图下文,巧妙地融合了兼具艺术感与丰富寓意的元素。Logo的核心元素是“ZY”的变形,取“职业”之意。整体形制犹如扬起的风帆,象征着扬帆启航,展现职业发展中心昂扬、向上的姿态,寓意着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亦将职业发展中心比喻成航海的罗盘,为国贸学子的职业生涯指引方向,展现国贸学院对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力培养,助力学生披荆斩棘,驶向璀璨未来。Logo采用了代表着创新与未来的蓝紫色调,突显学院在培养国经贸领域高素质人才的专业精神,也彰显了学院在对学生职业发展引导方面的前瞻性、创新性和特色性。彩色部分点缀有高光,象征国贸学院的师生在职业发展中心的带领下,共赴光辉前程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果敢。标识的下方呈弧线向上延伸,形如呵护着学生的双手,亦似国贸学子成长的摇篮,体现出学院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学院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职业规划支持。弧线的流畅形态也象征着和谐与包容,与国贸学院开放包容的特色相契合。同时,整体外形采用圆形设计,字母被包裹在地球的形状中,象征着国贸学院国际化和全球化视野,也传达了国经贸学院包容性与持续成长的理念,体现出学院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致力于立德树人,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与机遇,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拥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也寓意国经贸学子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实现永不停歇的进步。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学院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中再上新台阶、再启新征程。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将持续深化校企联动,切实对接学生需求,助力学生成为心怀家国、经世济民的新时代经贸人才。未来,学院将与时俱进、与国同行,以响应时代号召为方向,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目标,以搭建融合平台为手段,培养更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在与时代同脉搏、与人民共命运中实现人生价值。


撰稿:何乐雅

摄影:陈泓旭 徐一仰

排版:李小丫

一审:施立萍 李倩

终审:徐淼

出品: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