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一)学院和专业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国际商务硕士)招生专业代码:025400。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于2010年3月成立,是中央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科建设与经贸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学院响应时代需求,确立“有特色、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建设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和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最近二十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校应用经济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形成了“本-硕-博”多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现设有国际贸易学系、国际商务学系、贸易经济学系、国际经贸现代化教学创新中心和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组建了“全球贸易与投资政策研究中心”、“国际商务研究中心”、“国际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以及“贸易措施测度实验室”和“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室”。
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家3人,中央财经大学“龙马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4人。3位教师分别获北京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锋,1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三等奖1人,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优秀奖2人。2019年以来,5个团队入选校级青年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4人获校级“青年英才”培育支持计划资助。学院多位教师担任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商智库副理事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认证专家等。学院教师爱岗敬业、学术功底深厚、国际化程度高,年龄结构合理,资深学者与青年才俊优势互补,极富活力与创造力。学院还聘请了几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校外导师。
截止到2024年10月,学院拥有教学科研岗专任教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10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7人,占比81.8%,获得海外博士学位和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28人,占比84.8%,他们均来自世界名校,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等。师资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缘结构多元化。学术成果和科研实力在圈内影响较大。截止2024年10月,学院教师累计发表各类论文1000多篇,其中在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等AAA类期刊发表论文7篇,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管理科学学报》、《求是》、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Economic Inquiry、Economics of Transition等AA类期刊发表论文110篇,在A类期刊发表论文370多篇,CSSCI论文共计440多篇,SSCI论文共计200多篇,SCI论文40多篇。获得纵向项目立项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包括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29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6项,北京市社科、自科基金项目13项;获得横向项目立项83项,其中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国家部委课题27项。出版著作110部,其中教材22部。59篇研究报告获得各级政府部门采纳,其中27篇获得教育部等部委采纳或国家领导人批示。获得各类成果奖励78项,其中省部级奖励21项,包括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6项、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5项、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1项等。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紧密结合国内外市场的特点和规律,洞悉国际市场上最新的商业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专业基础扎实、跨文化交流能力强、综合素养优良、具有显著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型、创新性的国际商务优秀人才;不断引进海内外优秀师资,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在国际商务前沿研究;不断深化与政府部门、产业界和企业的联系,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上取得开拓性的进展。
国际商务硕士是伴随着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以及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而诞生的,是高级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国际商务硕士专业侧重于从微观视角研究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跨国经营管理、国际商务营销、国际投资管理、国际经济法律、国际商务谈判等方面。本专业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为研究生构建适应经济发展与对外商务活动需要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我校是国内最早进行国际商务硕士教育探索的院校之一,2009年进行国际商务硕士教育改革的试点,在国际贸易学硕士专业下设立国际商务方向并招生。2010年教育部正式设置国际商务硕士后,我校为首批学位授权点并正式招生。
(二)培养目标和方向
我校国际商务硕士教育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营销、国际经济法律和跨国企业管理等专门知识,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可熟练地从事国际商务预测分析、项目运作与经营管理工作,就职于外向型企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专门商务人才。
目前设有国际贸易融资与结算、跨国经营与投资管理、国际商务营销三个研究方向。
(三)特色和优势
我校国际商务硕士依托国际贸易学以及校内金融与财务等经济和管理相关学科群形成独具特色的培养优势。近年来,国际商务硕士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主要特色和优势包括:
1.科学务实的课程设置
根据国际商务领域发展的趋势与国际商务硕士培养要求,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科学、专业和务实,既注重专业基础的夯实与提升,又紧扣政策与实践的发展前沿,紧握时代脉搏,设置国际商务、商务经济学、国际营销管理、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管理、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国际商务谈判、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贸易金融、国际风险管理与保险、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商务研究方法和商务英语等课程。
2.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在理论知识学习与拓展方面,充分利用我校在经济学科、管理学科方面的优势,课堂教学由学校与学院的教师队伍担任主要师资力量。另外,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一批业界精英作为校外导师参与学生的培养与指导,同时聘请国内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高管、资深专家作系列讲座或报告。学院课程体系建设采取“政治理论+专业外语+职业道德”的方式,包含以价值观为目标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和以知识与技能拓展为目标的选修模块设置,构建了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培养目标相匹配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同时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建立案例教学模块、交叉学科模块和工具类课程模块、短期课程模块等,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度,拓展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学院充分发挥“中央财经大学引智项目”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邀请海内外优秀师资开设短期课程,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模式。
3.广泛而富有价值的交流平台
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学院依托国际商务专业系列讲座、国际商务专业实践竞赛、“格致·博雅”系列论坛、“知行·至善”实践发展论坛、“知行·观澜”企业行、国际商业精英工作坊、财经人·济世路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和研究生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发展专业技能和技巧,以及破解政策、法规和商业模式的变化等提供全面帮助,使学生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特的优势。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的“国际商务谈判大赛”、“中央财经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竞赛”、“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I-CEE)学生案例大赛”等竞赛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赛事,我院代表队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创新创业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冠军。
4.学院国际化特色显著
国际化是学院的主要特色,也是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学院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与层次。目前,学院已经在师资、合作办学、双语教学、留学生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际发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化教育背景教师,邀请海外专家学术交流,开设国际短期课程,鼓励高水平的国际发表和国际科研合作,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际论坛,实施学生国际交流计划,签署国际学者项目合作协议,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模式。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
5.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
毕业生深造与就业流向特色鲜明,就业质量较高,多年全校排名前列。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毕业生专业素养过硬、视野开阔、综合素质好,跨文化沟通能力强,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毕业生主要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金融监管机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外资和民营企业,重点就业单位有商务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和各省直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国人寿、太平人寿、长城人寿、中粮信托、建信基金、万家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粮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石油、北京阿拉丁国际石油、中国五矿、中国有色金属、陕西烟草、网银在线、中国节能环保、中国农村农业部对外合作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经济参考报社、金石投资、路易达孚、安永、普华永道、华为、百度、京东、腾讯、阿里、字节等。
二、招生类别、修业年限和学费
招生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为定向就业。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
国际商务硕士基本修业年限为两年,学费为2.3万元/年。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国际商务硕士,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3)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获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的考生。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专业须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参加复试时须提交两篇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的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资格确认前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
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须满足以上报考条件,其他未提及之处,均以教育部发布的骨干计划、退役大学士兵计划招生相关文件为准。
(二)考生学历学位认证要求
1.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并打印相关证明材料。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报名资格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在港澳台地区或境外就读学位考生,如校验不通过,已毕业考生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应届生提交在学证明材料和预计2025年7月可毕业证明材料即可。
2.在港澳台地区或境外获得的学位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6号辉煌时代大厦6层,咨询电话:010-62677800。网址:http://www.cscse.edu.cn/。考生网上确认时必须提供该中心认证书原件及其他所要求的材料。
四、网上报名、网上确认、资格审核、考试和录取等相关流程均详见《中央财经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以下简称《招生章程》)。
五、特别注意事项
(一)按照学校相关管理规定,超过基本修业年限的延期毕业研究生须按照学校规定缴纳学费,不参加奖学金评定。延期毕业期间学校原则上不安排住宿。
(二)其他注意事项参见《招生章程》。
六、联系方式
欢迎访问我校研究生院主页(http://gs.cufe.edu.cn)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主页(http://site.cufe.edu.cn)。有关研究生招生报考、成绩发布、复试方案、政审调档及录取等信息随时在我校研究生院主页“招生工作”中发布,不予另行通知。
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10-62289034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咨询电话:010-61776223
学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中央财经大学13号楼403办公室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