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师连续在国内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发表论文

【 发布日期:2015-04-29 】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师最近连续在《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和第4期发表了三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即胡翠、林发勤和唐宜红合作的论文《基于“贸易引致学习”的出口获益研究》和孙瑾老师与其合作者的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研究——区分经济结构的均衡分析》同时发表于《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梅冬州的论文《资产互持与经济周期跨国传递》(第一作者)发表于《经济研究》2015年第4期,这充分说明了我院教师的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另外,有多名教师的论文也正处于《经济研究》的匿名评审中。

胡翠、林发勤和唐宜红合作的论文基于“贸易引致学习”的视角,以生产率提高作为获益的代理指标,以出口目的地加权经济增长率作为出口额的工具变量,利用2000—2006年合并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通过考察出口额对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提出了继续保持出口获益水平的对外贸易策略调整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额增加能显著提高生产率。此外,出口额相同的情况下,与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目的地技术水平越高、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比越大;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商品种类越多,越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中国对外贸易策略的调整可以考虑从出口市场分布、贸易方式和出口商品多样化等方面着手。

孙瑾老师与其合作的论文引入区分企业所有制性质的生产行为,构建出一个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以及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并模拟了利率市场化前后的政策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我国结构性的货币流向和利率体制对私人企业的工资和市场利率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并明显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若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会造成名义经济变量的波动加大,但是真实经济变量的波动将会明显减小。

梅冬州的论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国的DSGE模型,引入金融市场不完备,分析了权益型和债权型资产互持在经济周期跨国传递中的作用,并由此来分析中美两国互持资产的异质性对经济周期跨国传递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权益型还是债权型资产互持,金融市场不完备均放大了外部冲击对本国的影响。但对于权益型资产,双方互持比重越大,两国经济协动性越高;对于债权型资产,双方互持比重越大,两国经济协动性越低。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金融市场不完备和资产互持造成了中美两国经济周期传导的非对称性,这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重要原因。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