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钟腾龙副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项绩效评估获评“优”

【 发布日期:2025-11-11 】

我院钟腾龙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进口竞争、成本加成与贸易利得:基于多产品企业的理论、机制和经验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组织的结题项目绩效评估中,被评为“优”。近年来,学院教师项目研究水平与成果质量不断提高,有力促进学科发展。学院在科研发展中牢牢把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双一流”建设中心任务,坚持需求引领和质量导向,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产出高水平、标志性成果。

项目简介

基于中国积极扩大进口的现实背景,和以单产品企业为假设研究贸易利得的理论背景,本项目研究进口竞争对多产品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蕴含的贸易利得,其中资源配置效率以成本加成离散度衡量。多产品企业的典型事实表明,多产品企业主要生产和出口其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这类产品被称为企业的核心产品,其他产品则是非核心产品。除出口额分布不均外,多产品企业内出口产品间的价格、质量、边际成本、加成率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化分布特征,具体体现为核心产品价格、质量、边际成本和加成率高于非核心产品。进口竞争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后,发现其对异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呈显著促进效应,而对同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区分产品出口额排序后,发现其对接近核心产品出口加成率呈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于远离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加成率反而具有抑制效应。进口竞争对出口加成率的价格抑制效应不明显,提升生产率进而压低产品边际成本效应明显,提升异质性产品和离核心竞争力距离较近产品的质量效应明显。贸易自由化(包括最终品和中间品)显著降低企业内产品间加成率离散度,亦即提升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贸易自由化通过促进出口产品转换和缩小产品范围(扩展边际)、提高出口产品集中度(集约边际)降低企业内加成率离散度。本项目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同时从多产品企业和内生可变加成率两个方面拓展了Melitz(2003)的基于单产品企业和外生不变加成率的分析框架,并同时研究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自由化(进口竞争)对多产品企业的定价行为和资源配置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项目的主要政策启示有: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着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这是推动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上升的重要途径;出口企业需采取产品多元化与核心化协调发展的策略,积极通过调整产品范围和产品分布等方式优化配置资源。项目成果发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国际贸易问题》《经济科学》《世界经济研究》《China & World Economy》《Economics&Politic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以及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项目负责人简介

钟腾龙,现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贸易系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博士后,湖南大学经济学博士,丹麦奥胡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数字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和环境经济等。在《Energy Economics》《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China & World Economy》《Applied Economics》《Economics & Politics》《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国际贸易问题》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研究报告3部;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担任学院国际贸易学、公司理财、数字贸易、中国开放型经济学、国际商务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国际贸易实证等课程的主讲老师。曾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经济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等荣誉称号。担任《Economic Inquiry》《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 World Economy》《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经济科学》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撰稿:钟腾龙

初审:段玉婉 王峰

终审:王立勇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