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TSF)暨2025年6月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分析会顺利举办

【 发布日期:2025-07-09 】

2025年6月27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全球贸易监测实验室、北京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的“国际贸易形势论坛暨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2025年6月)(总第22期)”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线上形式召开,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的特邀嘉宾以及校内外师生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期论坛。此外,本期会议特别邀请广西工投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唐坡总经理参会。

论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主题报告,对2025年5月中国外贸大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第二阶段为专题报告,本期论坛聚焦于“贸易战略”专题,两场主旨报告围绕其展开深入探讨。会议由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庄天宇研究员主持。

主题报告阶段

庄天宇(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发布了题为《2025年5月中国外贸大数据分析简报:趋势、结构以及预警预测》的研究报告:

报告基于全球贸易数据,对中国外贸的国际环境、自身趋势和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预测。前4个月全球货物贸易规模估计为8.2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其中,欧盟、东盟、巴西等经济体的进口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我国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增。历经抢出口与对等关税,从趋势看,我国全年外贸有望保持增长,但应当注意对新兴经济体贸易顺差显著扩大的问题,在拓展非美国市场、促进出口多元化的同时,宜将“平衡发展”纳入对全球南方国家的贸易战略,努力实现经贸关系的互利共赢。

专题报告阶段

沈琪(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做了题为《博弈理论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的专题报告:



沈琪副教授在报告中聚焦博弈理论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探讨了关税政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应用。关税本源是政府税收,但在大国贸易关系中已超越财政收入范畴,成为战略博弈工具。从理论层面,小国关税在整体上会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其最优关税为零;而大国征收关税能改善贸易条件,因此大国可能存在一个非零的最优关税策略,使得大国福利水平最大化。大国的贸易政策比小国更复杂、更具战略性,例如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税博弈具有相互依赖性和动态性。一个大国可以对国外垄断厂商征收一定水平的关税,以达到抽取对方垄断租金的目的。大国在贸易政策互动过程中,其演化路径与初始参数、演化策略等直接相关,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推演大国之间贸易政策互动过程,并结合实际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此外,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也会影响大国贸易政策决策,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分析贸易摩擦提供新框架。

童友俊(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进行评论:

童友俊董事长在点评中提出,关税水平实际上在美国发起关税战之前,一直呈现低水平和缓慢下降的状态的,低关税水平对促进广大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与就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参加国际分工和融入经济全球化,是过去几十年来的主基调。同时,他建议在模型中增加产品价格作为一个重要参数,因为关税的基数是价格,价格水平比关税本身更能反映企业市场策略,在这一点上企业和政府并不“共谋”。

杨凤杰(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分析师)做了题为《从出口主导到双循环驱动:中国贸易战略的转型构想》的专题报告:



杨凤杰研究员对我国贸易政策是否应该转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汇报。她认为,当前,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滥用全球最大进口市场优势、以关税和市场为武器挑衅多国,靠美国高消费支撑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已不可持续,迫切需要新的经济体替代美国,引领世界经济。我国可抓住机遇主动扩大进口,在“全球制造中心”基础上打造“全球消费中心”和“全球最大进口市场”,增强各国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提升全球经济话语权。一方面,针对与部分全球南方国家贸易顺差扩大的现状,应深化其进口贸易,构建多元平衡格局,建立涵盖顺差规模、产品结构、国别分布的多维度动态监测机制,精准确定进口品类、数量及金额,避免贸易顺差过度积累。另一方面,将对外投资作为破解美西方“供应链围堵”的核心抓手,聚焦采矿业、制造业等领域加大投资,这样既能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以保障供应链安全,又能为我国优质中间品开拓更大市场增量。

蒙 双(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进行评论:

蒙双副教授认为,首先,从报告能看出中国正从“卖全球”转向“买全球”,其核心是将消费、进口与产业链问题结合,通过激活国内消费升级、带动企业创新,重构全球价值链话语权。同时报告中两组数据凸显矛盾:美国超1500种商品对华依赖度超50%,反映了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性;中国对南方国家贸易顺差激增,暴露了新兴市场贸易失衡的风险。此外,从贸易理论的角度看,国家要素禀赋升级需同步调整贸易结构。当前进口转型有三个维度,一是消费驱动,内需市场具备承接进口的容量;二是进口提质,扩大进口以刺激产业升级;三是产业链重构,为制造业创造新机遇。最后,我国贸易转型需警惕贸易顺差政治化风险,其可能引发与南方国家的贸易摩擦,需建立贸易差额监测机制;同时,需平衡进口与出口的人民币结算,避免单向依赖。


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成立背景

作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与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闻资讯”)联合建设的新型高端智库重要品牌活动“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于2023年9月创立。论坛坚持将中央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学科、人才优势与中央决策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发挥瀚闻资讯拥有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数据库以及作为创新型、高影响力的独立国际贸易研究智库优势,将社会力量与学术力量相结合,将扎根中国与全球视野相结合,将创新思想与科学方法论相结合,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期发布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分析报告,举办全球贸易形势研讨会,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宗旨

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贸易进行监测与动态追踪研究,对中国以及全球贸易各种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定期以多种形式发布贸易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主张和政策建议,为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

主办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全球贸易监测实验室

北京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

协办

国际商务系教工党支部(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论坛自成立以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取得了非常好社会反响,获得了主流财经媒体的广泛关注(链接:http://site.cufe.edu.cn/kyzksp/zkjs.htm),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自2025年起,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采取开放合作模式,愿意与其他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等)联合举办月度论坛或者专题论坛。若您对此感兴趣,欢迎与张晓涛院长联系,共同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


编辑:金馨、文杨、赵迪

一审:杨武

终审:张晓涛

出品: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