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7月17日,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乡村振兴调研团队赴北京昌平区十三陵水库参观调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十三陵水库建库精神,】
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文化和首都红色文化,发扬党的伟大革命精神。7月17日上午,在北京七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组织下,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马光明副教授带领本院乡村振兴调研团队全体队员赴十三陵水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学习调研。

调研团队在毛泽东题词的“十三陵水库”石碑前合影留念
据了解,十三陵水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北运河水系温榆河北支东沙河上的一座中型水库。水库建设始于1958年1月21日,同年6月30日竣工,总库容达7450万立方米。建设过程中,共有约40万军民参与了工地的义务劳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亲自到工地参与建设。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群众齐心协力,在严寒和酷暑中艰苦工作,与时间赛跑,与洪水争先,最终仅用了160天便将原本预计工期在两年左右的十三陵水库建设完成,书写了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铸就了“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建库精神。


调研团队参观十三陵水库展览馆
为进一步感悟十三陵水库建库精神和新时代水库精神,在十三陵水库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十三陵水库大坝、水库展览馆以及纪念碑。在展览馆内,师生们心怀敬意,逐一观看当年首都爱国群众和国际友人克服重重困难险阻建设十三陵水库的照片、视频、实物等展品资料。通过讲解员的讲述,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水库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如单臂英雄李士喜、“九兰组”等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伟大事迹,对十三陵水库四十万军民,一百六十天日夜奋斗的建设历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切身体会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与辉煌,深刻领悟到十三陵水库的建库精神。

十三陵水库纪念碑
此次参观调研,是一次红色精神文化的探索与学习之旅,更是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与传承之旅。十三陵水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建库精神并非过时的口号,而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它鼓舞着一代代建设者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调研队员们将以十三陵水库的建库精神为指引,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锤炼高尚品格,激发爱国情怀,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青春华章!
撰稿:魏荣汉 骆金苗
摄影:王超群 魏荣汉
一审:马光明
二审:闫倩楠
终审:段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