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人才培养国际化优势明显,学生海外交流项目成果丰硕

【 发布日期:2024-12-25 】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号召,不断与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大力推进学生境外高质量交流项目,为学生搭建起通往世界的桥梁。

自2018年以来,我院已成功派出169名学生参与世界各地的各类出国交流项目,足迹遍布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数十所知名高校,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首尔市立大学等。这些交流项目涵盖了学期交换、暑期学校、短期访学、科研合作、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这展示了我院学生在国际交流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进一步彰显了学院国际化教育的成果。

在参与出国交流的过程中,我院学生不仅深入学习了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还积极参与了各类学术研讨会、文化体验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他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教授和业界人士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共同探索学术前沿和跨文化交流的奥秘。通过这些经历,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还增强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学课堂现场

学生赴英国剑桥大学访学课堂现场

剑桥大学教授带领学生参观剑桥郡、讲解剑桥历史

学生赴泰国曼谷参加第十二届大学学者领导力研讨会

学生在泰国清迈大象保护区进行志愿活动

学生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交流

学生体验剑桥大学的Formal晚宴文化

剑桥大学访学期间学生与当地师生合影留念

我院高度重视学生国际交流工作,注重为参与出国交流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从项目申请、行前培训到海外期间的指导和帮助,从奖学金资助到回国后的学业衔接,学院都为学生们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海外学习条件。此外,学院还积极与国际伙伴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如英国雷丁大学、韩国汉阳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交流机会和平台。这些措施不仅保障了学生们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院国际化教育的持续推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出国交流项目,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

展望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继续深化与国际伙伴的合作,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交流的渠道,提升交流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以下为部分学生的海外交流体会:

在剑桥暑期学校的学习与交流让我深刻体会到跨文化和跨学科互动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不仅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还与当地的研究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尤其是在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的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与启发。

系统设计课程的内容既深入又实用,涵盖了从需求分析到方案实现的整个过程,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上,我学习到如何通过系统思维来解决复杂问题,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进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中。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与剑桥的研究生们互动时,我不仅从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学术经历中得到了启发,还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这些交流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出国留学的决心,并为我今后选择学校和专业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我意识到,剑桥这样的学术氛围与多元文化的交流,将为我的未来学术旅程开辟更多可能性。

——国际商务21 马文聿(赴英国剑桥大学交流)

今年年初,我有幸入选 MIT xPro 项目,赴波士顿线下访学 MIT。短短几周,我充分感受到了MIT浓厚的学术与文化魅力。课上,来自 MIT 不同学院的多位教授及研究员讲授不同主题内容,“nuts and bolts”讲座深入浅出、启发满满。我们分组完成学术海报并展示,我还与北大、川大、中传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一组,学会用 Tableau 做交互式设计,完成全球 AI 趋势课题研究,路演荣获最高票。 课余,项目组安排丰富活动,带我们漫步哈佛、MIT 校园,走自由之路,逛昆西市场、波士顿图书馆和博物馆,看 NBA 比赛,在伯克利音乐学院俱乐部听音乐会。 这段访学经历让我结识好友、拓宽视野,无疑是人生难忘的珍贵记忆。

——中澳22 贺湘渝(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交流)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暑期学校的Brand Strategy项目中,我通过实际的品牌分析和战略应用,学习了多个经典的品牌战略模型和系统化的框架构建,使我能够从多维度对品牌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品牌战略。

课程中,我们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层面,还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提升了我们在真实商业环境中的应用能力。例如,我们亲自前往Boots,利用所学的品牌战略模型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其品牌的定位、目标群体、价值主张等核心要素,并通过构建Customer Journey Map,帮助Boots更好地理解顾客的体验流程。在此基础上,我和小组成员共同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品牌改进方案,这一实践经历使我不仅加深了对品牌战略的理论理解,也提升了我在实际环境中运用这些理论的能力。

这次项目的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更为我在跨文化沟通、团队合作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进步。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学习和合作,我培养了更强的全球视野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这将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项目中积累的经验,都会在我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经济与贸易21李盼兮(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交流)

今年8月,我报名参加了由联合国“亚洲人道主义事务”组织主办、于泰国曼谷开展的第十二届大学学者领导力研讨会。本届会议以“Be the change”为主题,聚焦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创新、人道主义救援、动物保护等话题。研讨会中,非营利组织国际十字路会的联合创始人David Jmaes的演讲令我印象深刻,他分享了一个9岁小男孩通过发传单、班级宣讲、写邮件等方式,募集资金为一个贫穷国家的孩子们修建操场的故事,以及他自己在香港创业慈善公司的经历,强调了年轻一代勇于成为自己、为世界带来变化的重要性。会场周围还布置了众多联合国官方组织的展板,让同学们有机会与联合国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联合国组织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从事的任务。在kindness day活动中,我和伙伴们前往清迈大象保护区进行志愿活动。参会前我们还拜访了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参观泰国华为总部,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本次国际交流加深了我对推动积极社会变革的理解,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会用行动真正成长为“全球变革者”的角色。

——贸易经济22 王紫涵(参加泰国曼谷青年领导力研讨会)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中财举办的剑桥大学沃尔森学院的暑期交流项目。这段经历对我来说,不仅是一场学术上的深度探索,更是一场文化与思想的全方位洗礼。

在课程中,我参与了以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教授们用极具启发性的提问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从金融市场的趋势分析到全球经济挑战的讨论,每一节课都让我感受到剑桥严谨的学术传统和开放的思想碰撞。与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合作完成项目,也让我在沟通与团队协作中得到了锻炼。

课余时间,我深度感受了英国和剑桥的文化底蕴。漫步于剑河,仰望古老的学院建筑,仿佛置身于历史与知识交汇的画卷中。特别是一次学院组织的主题晚宴,让我第一次亲身体验了英式学术文化的礼仪与传统。

这次暑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收获满满。

——中澳18 王涵菁(赴英国剑桥大学沃尔森学院交流)

赴外访学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一点是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去学习。

在过往的学习中我们更多是“各自为战”,以独立个体为单位去完成书面的作业,但在剑桥交流项目中我们从一开始就被分成了很多小组,大家每天都在密集地交流讨论,这对于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帮助非常大。我们小组的组员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在讨论小组作业、共同学习中我从他们身上接收到了多元的视角和思维模式。这份经验不仅在学习中帮助很大,在未来求职时的群面和正式工作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赴外访学还让我从害怕用外语沟通时表达出错,变成逐渐可以大方和教授、同学讨论。海外教授非常善于在课堂中与同学们沟通、引导和鼓励大家,这份鼓励让我变得在交流时更加自信大胆。

——中澳18陈思尧(赴英国剑桥大学交流)

我于2021年寒假参加加州理工学院(2021QS:4)科研项目,课程主题为商业金融与数据分析,旨在提升个人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及数据分析能力。该项目的教授为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A类期刊总编辑,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引领我们深入研究。

在商业分析方面,教授以诸多知名企业案例为引,深度剖析商业决策背后的逻辑与考量因素,让我学会从宏观市场趋势到微观企业运营数据进行全面解读,构建起系统的商业分析思维框架。在数据分析方面,课程小组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使用Python建立时间序列数据预测模型,以预测波士顿房价为例展开实践。

此次项目不仅让我领略到世界顶尖学府的教学魅力,而且为未来的学术探索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石。

——中澳18倪惠泽(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交流)

2019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早稻田大学的暑期交流项目。在项目期间,我不仅参观了校园,感受了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还通过讲座拓展了视野。当时项目邀请了亚细亚太平洋研究科(Graduate School of Asia-Pacific Studies)的一位教授,他以日本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中日经济模式的差异为主题,带我们从日本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发展的轨迹。让我在中财学到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获得了更深的理解与视野拓展。项目期间我感受到教授乐于分享和探讨学术的热情,激发了我想继续深造的兴趣。此外,除了校园交流,项目还安排了东京、京都当地的人文风景参观活动,这趟旅程将学习与游览完美结合,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经历。

——贸易经济18 佘文清(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交流)

LSE学习给人的感受是紧凑、开放和丰富的。我虽然英语听力还不错,但是初到英国还是难以适应老师和同学说话的语速及口音,加之课程安排十分紧密,作业题目难度大,自己也希望能获得不错的成绩,因此前一周为了跟上进度常常会花很多课余时间看录播和slides,后来随着我渐渐适应环境,也更积极地参与课上的case study,和助教互动,但面对期中考试灵活且复杂的模型还是败下阵来。自期中之后,我开始向过程主义过渡,同班上的同学一起看欧洲杯,一起去国家美术馆和威斯敏斯特桥,和澳洲同学一起体验下午茶,和仅仅22岁就成为四家公司CEO的马来西亚女生聊她的创业经历,在金融城买一杯啤酒和那里的金融从业者聊工作体验。LSE还会举办丰富的活动,包括学术work shop和职业交流与体验。张开触角,才能接收不一样的观点,感受丰富的世界。

——国际经济与贸易23张耀之(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交流)

暑期于剑桥大学的学习经历令我难忘。学术上,浓厚氛围及教授教学拓宽我知识视野,其独特学习方式助我提升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漫步剑桥,我领略其深厚文化底蕴与多元魅力,与各国同学交流合作,收获颇丰。此行使我学会诸多生活技能,个人得以成长,让我明确未来方向,坚定追梦决心。这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将激励我持续奋进,成就更好自己。

——国际经济与贸易22 李明璇(赴英国剑桥大学交流)

撰稿:闫倩楠

审核:张晓涛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