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院适应新发展格局对高级复合型国际经贸、国际商务人才需求,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大战略部署,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衔接,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贡献力、支撑力,系统思考,整体谋划,前瞻布局,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与案例开发,于2019年9月设立国际商务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并启动“国际商务师资工作坊”系列论坛,2023年启动学院案例库建设,学院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取得了长足进展。截止到目前(2025年5月底),已经积累优秀的教学与研究型案例40余篇。师生团队开发具有主体性、时代性、学理性、创新性的高质量案例资源,为建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学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案例视角。
面向未来,全体师生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高质量国际贸易学科、国际商务学科研究平台、高水平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高标准企业国际经营实践与理论交流平台,服务学术研究和理论创造、服务高层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与治理理念传播。
作者团队
李海佩(2022级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
指导教师:孙瑾
案例描述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全球背景下,国家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医疗器械产业作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受国家重视,在过去的20年里,国内民营企业在诸多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展开由依赖进口到国产替代的追赶。案例选取民营医疗器械行业中位居细分市场前列的代表性企业——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新福”)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应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从机会窗口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处于后发压力下的中国民营企业追赶创新的路径与机制。基于其追赶创新过程,本案例研究发现:第一,在不同阶段中国后发民营企业均受到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两类机会窗口。第二,在不同机会窗口下,后发民营企业依靠“内外资源协同”的形式,呈现出“单一深耕—多元开发—核心突破”的追赶创新轨迹。第三,后发民营企业的追赶创新机制主要包含外部机会、自身优势、外部资源整合、创新能力以及追赶创新绩效五个关键要素。在外部机会下,企业自身优势有助于企业获得与外部资源进行整合的机会,从而通过外部资源弥补现存缺陷,并在资源协同中获取知识与经验,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中国后发民营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不断通过整合外部资源,获得创新能力,从而再次积累自身优势,循环往复,不断找到创新能力获取点,进而逐步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追赶。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对于其他追赶创新民营后发企业的管理启示:(1)重视初始阶段自身资源;(2)巧妙利用外部资源协同作用提升自身组合能力;(3)单一深耕,走“专精特新”之路;(4)依照“单一深耕—多元开发—核心突破”轨迹,逐步实现追赶创新。
学科领域
国际商务
行业
医疗器械行业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单案例探索过程中,从机会窗口理论视角出发,依据案例企业发展进程与时间序列策略方法,将其分为“打破国内进口垄断阶段”、“国内细分市场龙头阶段”以及“国际市场探索”三个阶段,并创新地融合经典扎根理论与程序化扎根理论两个方法的特点,在遵循经典扎根理论方法自然涌现特点的基础上,发现具体问题维度,再应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发挥该方法探索数据关系的特点,建立具体问题维度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大量收集访谈、企业内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0进行三级编码,最终聚合形成民营后发企业在机会窗口下,利用内外资源协同实现追赶创新的动态路径和机制框架。其中,本案例数据包含深度访谈、企业外部资料、企业内部资料、实地参观、非正式信息5种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多种证据来源对同一研究现象进行多重认证,构成“数据三角验证”,并通过长期跟踪数据、多次补充性访谈与验证性访谈追踪,从而保障和提升所收集数据的可信度。
*本案例根据公开资料和实地调研访谈资料进行研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行为是否有效。
来源信息
2024届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
栏目策划与组织
北京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
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国际商务系教工党支部
国际商务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
撰稿:李海佩
一审:蒙双
二审:张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