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发挥学术育人引领作用——我院多名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并做论文宣讲

    【 发布日期:2024-12-31 】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和国际视野为目标,着力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学院全力推动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走深走实,鼓励在读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期我院多名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并做论文宣讲。

    硕博连读生张嘉钰的合作论文“The Impact of Cross-border Labor mov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Evidence from China”入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服务贸易双年会“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in Services Trade”。博士研究生吴承骏参加了“2024年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论坛”并宣讲论文《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气化转型能否增收减排?》。博士研究生肖泽华参加第四届全国宏观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并宣讲论文“Asset Bubble and Banking Balance Sheet”;博士研究生杨宏旭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并宣讲论文《服务贸易制度创新能否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协同发展?》;硕博连读生邹菁雯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并宣讲论文《进口冲击对职业流动的影响——基于CFPS的微观证据》;博士研究生鲜雨石参加“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第二十八次季会并宣讲论文《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的劳动力市场垄断势力》。


    硕博连读生张嘉钰同学参加OECD举办的第五届国际服务贸易双年会

    2024年10月8日至10月9日,张艳教授和张嘉钰同学应邀参加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服务贸易双年会“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in Services Trade”,并宣讲论文“The Impact of Cross-border Labor mov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Evidence from China”。论文主要关注人员跨境流动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员跨境流动的增加通过直接带动以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提供的服务贸易以及减少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信息成本与信任成本,促进了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出口。这一研究增补了国际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因素的相关研究,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强调了贸易双方的人员往来仍然具有重要作用。与会专家学者对论文进行了激烈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除此之外,该生还参加“纪念国际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发布十周年政策研讨会”,深入了解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的演变和改革,以及人工智能、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转型等前沿议题。



    博士研究生吴承骏同学参加“2024年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论坛”

    2024年11月7日,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2024年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共设12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大知名高校的100余位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就财政与公共经济、产业经济、环境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吴承骏同学在平行论坛“环境经济学”,汇报了其与导师段玉婉合作的论文《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气化转型能否增收减排?》。该论文构建了一个新的囊括生产与居民消费电气化转型、新能源电力与化石能源电力生产、产品市场、能源市场、碳排放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多经济体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基于该模型,该文量化分析了2000-2021年中国电气化转型的经济与碳排放效应,并通过新的渠道分解方法厘清了其关键影响机制。

    汇报人吴承骏在做论文宣讲



    博士研究生肖泽华同学参加第四届全国宏观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2024年11月22日,由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共同发起,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宏观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肖泽华同学受邀参加了本次论坛并进行论文汇报。

    论坛的主题确定为“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经济增长、宏观定量模型、货币理论与政策等”。此外,论坛还为与会博士生设置了应届博士生推介、职业规划讲座、招聘单位宣讲等环节,旨在为中国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博士生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职业规划平台,更好地推动中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博士生肖泽华与导师梅冬州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董丰副教授(长聘)和博士研究生孙浩宁的合作论文《Asset Bubble and Banking Balance Sheet》一文被会议录用,肖泽华同学受邀在会上进行学术报告。

    汇报人肖泽华在做论文宣讲


    该论文讨论了存在银行市场不完备的情况下,资产泡沫的破灭会通过冲击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更严重的危害。在这种模型经济下,单独的资产泡沫救助(或税收)政策,缓解经济波动的效果较为有限,而与其他盯住银行系统稳定性的政策搭配使用能够更加有效地缓解经济波动。本文的研究对于研究资产泡沫,银行系统稳定性,以及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经济环境下的政策搭配提供了思路。


    博士研究生杨宏旭同学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

    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秘书处主办,由中国美国经济学会、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暨2024年中国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在武汉召开,博士研究生杨宏旭同学参加了本次论坛并进行学术汇报。

    论坛的主题确定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质生产力”。会议将围绕主题从如何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对外开放新动能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及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讨论。杨宏旭同学与张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周嵩喆(我院本科毕业生)的合作论文《服务贸易制度创新能否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协同发展?》一文被会议录用,杨宏旭同学受邀在会上进行学术报告。

    汇报人杨宏旭在做论文宣讲

    参会论文围绕中国服务贸易的政策评估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展开。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是我国迈入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次典型制度创新,试点城市内推出一系列创新发展政策,能够助力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该论文构建并测算出我国各城市的制造业服务业耦合协同发展指数,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实证探究服务贸易制度创新是否能够促进各试点城市的制造业服务业两业协同发展。本文的研究对于探究我国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制度创新以及如何实现制造业服务业的两业协同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硕博连读生邹菁雯同学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CFPS专场

    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联合主办。中国经济学年会旨在加强中国高等院校经济类院系以及国内外其他经济学科研与教学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广大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的学者和学生搭建一个开放与互动的平台,以促进中国经济学教学与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构建中国经济学界自由包容与严谨务实的学术环境,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为促进CFPS数据在经济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专门在本届年会中设立了CFPS分会场。

    邹菁雯同学的论文经评审被会议录用,于11月30日应邀出席本次年会CFPS专场并宣讲论文《进口冲击对职业流动的影响——基于CFPS的微观证据》。论文主要关注中国受到的进口冲击对我国劳动者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进口冲击显著促进了劳动者职业流动,且可能通过竞争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或产业链延伸等途径对劳动力职业流动选择和职业流动方向产生异质性影响。这一研究拓展了中国贸易开放对外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这一支文献的研究视角,关注中国受到的进口冲击对本国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并基于跨越十年连续追踪的个体微观数据,聚焦于对我国劳动者就业动态的细致捕捉,从而更为准确地识别中国劳动力因受到进口冲击而进行职业流动的动态。

    汇报人邹菁雯在做论文宣讲


    博士研究生鲜雨石同学参加“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第二十八次季会

    2024年12月7日,鲜雨石同学参加了在湖南大学举办的“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第二十八次季会。“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是国内劳动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坛之一。此次“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季会由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理事会和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联合主办,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等单位协办,论坛的主题为“数字经济与劳动经济学融合发展”。本次会议针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人工智能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鲜雨石同学在平行论坛“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分享了和导师胡翠教授合作的论文,题目为《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的劳动力市场垄断势力》。该论文采用生产函数法测度了中国上市企业的劳动力市场垄断势力(折价率)后,发现数字化转型会对劳动力市场垄断势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非出口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技能依赖度低的企业中更加明显。通过区分员工技能水平,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主要是提高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折价率,对高技能劳动力影响较小,这种异质性的影响会导致数字化转型后企业技能溢价上升。

    汇报人鲜雨石在做论文宣讲


    我院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彰显出学院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上的成果。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激发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潜能,提升其创新能力,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注入新的动力。


    撰稿人:张嘉钰、吴承骏、肖泽华、杨宏旭、邹菁雯、鲜雨石

    一审:金旻

    终审:段玉婉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