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公布了2025年中央财经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我院2025届博士毕业生毕文静的博士学位论文《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对货物出口贸易的影响》获评“中央财经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张晓涛教授,导师组成员为钟腾龙副教授、张龙天副教授与杨补园助理教授。本论文系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经贸规则体系变化趋势及对我国高水平开放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4&ZD053,首席专家:张晓涛教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是我院博士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体现,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经济学动态》等期刊。

【论文简介】
数字贸易规则作为全球经贸治理体系的新兴制度,深刻改变着国际贸易的运作方式和底层逻辑,成为当代经贸规则体系变化最为重要的领域,不仅为传统货物贸易注入了新动能,推动贸易方式现代化转型,还通过重构全球价值链,为货物贸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作为重大的制度供给创新,与区域贸易协定(RTA)中传统条款相比,数字贸易规则直接作用于贸易的数字化基础,在降低贸易成本的同时,赋能和改造传统货物贸易的各个环节和链条。RTA作为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补充,具有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区域跨度不断加大、覆盖内容不断拓展、双边协定占比不断扩大等显著特征。其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经贸规则的重要载体,影响日益显著。论文揭示数字贸易规则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货物贸易升级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充分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RTA数字贸易规则对货物出口贸易的影响,为深化相关理论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新的证据与参考。
【论文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点:(1)从货物贸易的视角出发,深入探究RTA中的数字贸易条款对货物贸易的影响效应及机制,旨在揭示数字贸易规则如何赋能传统货物贸易,丰富和拓展了现有数字贸易规则影响研究。(2)根据当前全球化形势、地缘政治影响与供应链趋势,注重研究的整体性与“发展与安全”统筹考量的系统性。本文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数字贸易规则研究框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障安全的综合策略建议。(3)将制度性规则纳入比较优势演化模型,厘清数字贸易规则对分工以及货物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理解数字贸易规则对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和洞见。
【经验分享】
在博士论文研究作过程中,需要在选题、结构设计与反复修改等多个环节中与指导教师团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并不断修改、提升、完善,戒骄戒躁,精心打磨:(1)选题阶段注重创新性与可行性。一个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基础。应充分关注选题的创新性,确保研究具有问题意识与前沿性,同时评估其在数据获取、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可行性,尽早与导师开展深入交流,在充分吸收专业建议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方向,从而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2)构建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框架。博士论文强调研究的系统性与逻辑一致性。需围绕统一的理论视角,设计多个相互关联的章节,通过不同研究问题的展开,共同服务于核心研究主题,确保论文在理论上具有内在统一性与整体性。(3)重视修改完善与持续打磨。博士论文写作是一个不断反思、持续精进的过程。应高度重视修改环节,善于在反复修改中深化理论分析、完善实证逻辑、提升语言表达质量。在此过程中,导师组的指导至关重要。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始终受益于指导教师与导师组的指导,他们不仅对实证细节严谨把控,更注重从思想性和理论高度深化研究内涵。
撰稿:毕文静 张晓涛
一审:金旻
终审:段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