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未来前景无限广阔。为总结“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研究,学院微信公众号设立“‘一带一路’十周年”专栏,讲述“一带一路”故事,畅谈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向“一带一路”十周年献礼,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带一路结硕果,创新赶超“添新福”
孙瑾 李海佩
自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体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功位居世界第二后,中国在医疗器械行业的规模与日俱增,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从2006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696亿元,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企业可以一直靠国内市场领先世界。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需求将持续提升,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050亿美元,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278亿美元,在2020年已突破4400亿美元[1],而连续第二年保持全球医疗器械霸主地位的美敦力,2017 年销售额达到 297 亿美元[2],这是一众国产医药企业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如果要想跻身世界一流医疗器械企业行列,“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医药产业积极响应政策,踊跃参与了共建“健康丝路”。2018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会晤期间发表了题为《让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的重要讲话,揭示新工业革命突出特点,就金砖合作未来发展提出倡议,强调金砖国家要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21年年末,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聚焦诊断检验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有源植介入器械等7个重点领域,提出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同时,指出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带动成套医疗设备“走出去”,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
成立于2002年的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为先导,利用自有土地,自建工厂,在成立初期就形成了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业务模式。公司以代理国外进口产品发家,2003年,其凭借胶原提取等先进技术,自主研发出人工硬脑膜产品并获得产品注册证,从而打破了生物膜进口垄断局势,进入国内市场。该产品的上市打破了同类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其良好的产品性能及应用感受受到了国内神经外科专家和医生的一致好评。2014年天新福成为中国脑膜市场份额的榜首,同年被普华和顺看好并收购。2018年,天新福又凭借自身强劲的盈利能力加入了以“血液制品”知名的泰邦生物集团,借助母公司力量,开始了其产品从单一到多元的跨越。现如今,公司主要生产销售三类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包括骨科植入物和再生医用生物制品。其中再生医用生物类产品主要有人工硬脑(脊)膜、人工神经鞘管、肌腱防粘连膜,骨科类产品包括人工髋关节假体和脊柱内固定产品,其中人工硬脑膜产品作为主力产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在市场需求不断攀升和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双涡驱动下,天新福在国内市场占据龙头地位的基础上,也决定扬帆启航,开始谋划着“借势出海”,开启崭新的“走出去”阶段。在天新福海外布局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其市场的拓展以出口为主,其中,东南亚、泰国、印尼已经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并且有零星业务在同哈萨克斯坦谈判。
由于医疗器械注册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每个公司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营模式大不相同。与迈瑞医疗为代表的较为成熟、具有规模的公司不同,天新福并未采取收购海外公司、投资建厂、建立海外子公司等方式进行较大规模的海外市场开拓;由于天新福以生产研发为重点,现有规模较小,因此其海外营销与销售主要由与公司签订协议的当地代理商进行实际落实。在步入海外市场前期,公司商务专员与市场专员走访了当地代理商,选择了当地名誉较好的代理商与他们洽谈合作,这些代理商在当地都有极强的人脉资源以及良好的市场开发和维护能力。此外,公司在“一带一路”选择多家代理商共同完成销售,不会产生因严重依赖某一代理商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天新福依托跨国物流平台,直接向代理商发货,大大减少风险。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中,天新福凭借产品的安全性与便利性等独特优势获得了客户的认可。Perez,C. and L. Soete曾说过,生产新资本需要建立在已有资本上,吸收新知识需要拥有原有知识的基础,获得新技能必须在有技能的基础之上[3]。而天新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营优势的背后蕴藏着天新福独特的运营理念——以自身技术为基础,寻求借力发展。天新福借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代理商,凭借其在当地渠道与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将天新福的产品出口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售卖,让天新福以最少的“人力、销售成本”,开拓出全新的市场。然而借力的根本还在于公司本身产品、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将核心动能集中于研发上的天新福正是凭借这一点,初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取了一定份额,正在逐步实现基于本土优势上的国际化的赶超,成为新时代民族医疗企业崛起并实现国产化的先锋和代表。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R].广州: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
[2] 医械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版)[R].北京:医械研究院,2019
[3] Perez,C. & L. Soete .1988. Catching Up in Technology: Entry Barriers and Windows of Opportunity[M]/DOSIG, FREEMANC, NELSONR, etal. 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1988: 458~479.
作者简介:
孙瑾,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培养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博士后。现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绿色贸易融资实验室负责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理事。获得国家汉办“理解中国”荣誉学者称号。北京市第十三批“人才京郊行”计划昌平区商务局挂职副局长。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贸易政策、绿色贸易、区域贸易合作、国际金融,主持国家自科、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北京市社科、剑桥大学国际课题。出版《绿色贸易融资》、《经济周期测度与逆周期经济政策效应研究》等9部著作,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篇。研究成果曾在2018、2020年两次获得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三等奖;研究报告多次获得省部级成果采纳,并于2020年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担任《经济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经济科学》、《Economic Modeling》、《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李海佩,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2022级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
撰稿:孙瑾 李海佩
一审:易彦
终审:段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