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当忆永乐事,今朝堪怀甲骨情——国经贸学院、文传学院和国合处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发布日期:2024-04-15 】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前夕,为赓续中华文化血脉,坚定中财大师生文化自信,联动发挥多方党组织优势,促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4月3日下午,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5个本科生党支部、文化与传媒学院3个本科生党支部以及与学院贸易经济系教工党支部结对共建的国际合作处党支部联合开展了“往昔当忆永乐事,今朝堪怀甲骨情”主题党日活动,师生共赴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参观“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和“殷墟甲骨”专题展览。学院部分留学生代表也参与了此次参观活动。



首先,全体师生参观了“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全体师生渐渐走入《永乐大典》前世今生的梦境。从“大典犹看永乐传”中了解其编纂之缘由;从“合古今而集大成”中剖析其以韵为纲,以字隶事之匠心;从“久阅沧桑惜弗全”中回溯其流散飘摇的周转;从“遂使已湮得再显”中瞻仰近代学者辑佚工作之辛勤;从“珠还影归惠学林”中窥见其入藏国家图书馆之艰辛历程。正是相关学者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搜集、保护、修复、出版工作,让《永乐大典》历经数百年动荡尘封而开云见日、熠熠生辉,使得我辈可以以图片、视频、缩微场景、沉浸式投影等多种方式体验《永乐大典》纸张之良、用墨之精,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无数先辈们默默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将永远被师生们所尊崇、继承和发扬。

紧接着,全体师生踱步至“殷墟甲骨”专题展区,这里的场馆运用了先进的空间立体复原技术,并融合了声光电等多种现代科技,为观众营造出令人惊叹的绚丽视觉效果。在这片由甲骨文编织的历史长河中,师生们得以回望并铭记那些镌刻在吉光片羽之上的中国历史。一进展区,众人的目光便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甲骨12789牢牢吸引。这块珍贵的甲骨揭示了古代人民对于地理的深刻认知,其内容与《山海经》相互印证,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为了揭开甲骨文的神秘面纱,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如王懿荣、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等,他们不畏艰辛,前赴后继地探寻甲骨的来源,发掘深埋的文物古迹,建立起详尽的地下档案,努力破译千年前的古文,以此探寻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这些学者们对甲骨文的研究,远不止于对古代文字的解读,他们更通过确凿的证据,揭示了甲骨文作为汉字源头的地位。这一发现,对于追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师生得以领略中国历史的厚重底蕴与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又激发了党员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未来,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将继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出既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又能讲好中国故事,更具国际视野的国经贸人才。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