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受邀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系列活动

【 发布日期:2023-10-19 】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作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成员单位,张晓涛院长、蒙双副教授受邀参加论坛系列活动。



10月17日下午,“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全体大会在京召开,来自三十余个国家2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开幕式由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吕岩松主持,中共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理事会理事长、新华通讯社社长傅华致辞,日本前首相、东亚共同体研究所理事长鸠山由纪夫、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波等做了主旨发言。之后,专家学者就 “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与文明互鉴、 “一带一路”与青年发展和健康、绿色、数字、创新:“一带一路”新空间等主题进行分论坛发言。




张晓涛院长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围绕国际产能合作的涵义及其与一带一路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对国际产能合作促进机制、国际产能合作的国际经验、“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特征以及政策建议几个方面展开。他指出,国际产能合作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举措、重要途径、行稳致远的重要引擎。从实践看,“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一是具有共赢性,建立了新型、平等、共赢的发展合作机制,适应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的需求;二是具有全局性,从产品输出向产能输出与合作,构建区域及全球价值链,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的生产网络;三具有是协调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各主体协同发力,建立基金和投融资平台,提供专业服务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不是其他国家经验的简单移植,中国政府推动、中国企业参与的国际产能合作是能力建设导向的包容性产能合作,发挥好国家“调节者”的作用、解决资本市场“期限错配”的问题、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保障各方平等地参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保护文化多元化。



张晓涛院长作主题发言


“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于2019年成立,由新华社研究院联合15家中外智库倡议建立,成员单位是来自国际组织和中外学界的多家研究机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是一个开放型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其宗旨是服务国际智库、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各国专家学者,推动“一带一路”相关课题研究和思想交流,促进理论创新、成果共享、知识传播和人员往来。

10月18日下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新华社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承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交流专题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共同的机会,共享的未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进行了主旨演讲,日本前首相、东亚共同体研究所理事长鸠山由纪夫、武汉大学全球发展智库首席专家辜胜阻、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波黑前总统姆拉登·伊万尼奇、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捷克前总理伊日·帕鲁贝克、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等嘉宾进行了主题发言。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代表与会嘉宾宣读《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倡议》(北京倡议),新华通讯社社长傅华介绍发布《“一带一路”发展学》智库报告。张晓涛院长、蒙双副教授应邀参会,并同与会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研究与智库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坚持将中央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学科、人才优势与中央决策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智库建设,形成一系列标志性的智库成果。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已是“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等智库的成员单位,与瀚闻资讯国际贸易研究智库联合推出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

学院聚焦“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重大主题,积极加强有组织科研,学院教师持续深耕“一带一路”研究领域,围绕“一带一路”的内涵、意义、政策、机制等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深化思考,开展全方位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一带一路”理论创新与知识体系的构建贡献中财大国贸人的智慧和力量。




撰稿:蒙双

审核:张晓涛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