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0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全球贸易监测实验室、北京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的“国际贸易形势论坛二周年暨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2025年9月)(总第25期)”成功举行。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特邀嘉宾及校内外师生百余人于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参与了本期论坛。
论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庆祝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TSF)成立二周年,联合创始人张晓涛院长和童友俊董事长发言;第二阶段为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2025年9月),庄天宇研究员作主题报告,王跃生教授、马弘教授和孙浦阳教授分别作专题报告。会议由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副书记 、全球贸易监测实验室主任杨武副教授主持。

第一阶段:
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TSF)成立二周年
张晓涛(论坛联合创始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致辞:

张晓涛院长首先回顾了论坛成立两年来的发展历程,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依托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优势,聚焦开放型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整合校内外学术与行业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他强调,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等教育机构应主动回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发挥智库和平台作用。论坛不仅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月度报告和专题分析,还积极拓展与财经媒体、企业及政府部门合作,包括与经济参考报、中国财经报、国际商报等权威媒体内容共建,增强学术成果的社会传播力和政策参考价值。张院长还提到,论坛通过举办高水平竞赛、建设产学实践基地、创办教育基金等多维度举措,逐步形成“五个一”成果布局,持续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最后,他感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者团队、企业界代表以及广大师生的长期支持,并表示论坛将继续坚持特色、凝聚共识,努力建设成为国际贸易与开放经济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平台。
童友俊(论坛联合创始人,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大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致辞:

瀚闻资讯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库覆盖全球250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全球所有重要经济体,数据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集资、贸易救济和国别政策分析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童友俊董事长首先对张晓涛院长以及各位参会嘉宾表达了诚挚感谢,他指出论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离不开张晓涛院长的正确领导以及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他提到,作为一名民营企业代表,能够参与如此高水平的学术平台,心怀感恩。每期论坛均得到学校多位教师的积极支持和深度参与,瀚闻资讯也始终关注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引领与思想贡献。他强调,论坛始终秉持“基于详实数据形成正确认识,借助权威媒体向社会传递真实声音”的初心,通过媒体传播,有效扩大了论坛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实现了产学研资源的良性互动。展望未来,童友俊董事长表示将继续在张院长与学院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全力以赴支持论坛建设,为中国高水平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阶段:
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2025年9月)
主题报告部分
庄天宇(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发布了题为《2025年8月中国外贸大数据分析简报:趋势、结构以及预警预测》的研究报告:

报告基于全球贸易数据,对中国外贸的国际环境、自身趋势和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预测。首先,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总额达到1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外贸表现出强劲韧性,出口占全球份额稳定在14%,贸易竞争力实现“稳中有增”。截至上半年,中国已跃升为82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较2024年增加5个,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其次,中国进出口总值8月份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增长4.4%,进口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基于统计模型预测,2025年全年中国出口增速有望达到5%。从趋势来看,除春节月份波动外,3月至8月进出口均实现稳定增长,凸显中国外贸基本盘的韧性和持续性。最后,市场结构方面出现显著变化。东盟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出口总值的17.7%。与此同时,美国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16.2%下降至11.8%,欧盟市场占比总体稳定。从商品结构看,中国对东盟、韩国和印度出口中,中间品占比超过50%,包括零部件和关键设备等;而对欧美出口仍以耐用消费品为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集成电路、锂电池、电动汽车等高新技术产品正成为出口增长的核心动力,推动中国贸易结构实现“市场多元化”和“商品高端化”双升级。
专题报告部分
王跃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做了题为《上半年的经贸形势与企业“出海”的思考》的专题报告:

王跃生教授首先围绕上半年经贸形势的变化与特点,从“贸易结构重塑”“转口贸易兴起”和“未来风险预警”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我国对传统贸易伙伴如欧盟、美日韩等的进出口出现停滞或萎缩,尤其对美出口在前七个月同比下降12.6%,4至8月单月降幅达到16.1%-34.5%;与此同时,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贸易实现快速增长,成为新的增长点。此外,中美关税战后中国企业经东盟转口至美国的贸易模式逐渐形成,但随着美国相关转口限制政策的出台,该路径已面临严峻挑战。王教授进一步预警,欧盟有可能效仿美国实施类似关税与转口限制措施,全球贸易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善,我国外贸须警惕中长期压力。
为应对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王跃生教授提出企业应积极推进“真出海”战略。他强调,在内部产能过剩、外部壁垒严峻的双重压力下,“产能全球化”已成为关键出路——从“为全世界生产”转向“在全世界生产”。这一进程应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推动制造业产能有序转移,重点输出新能源、机器人等新兴生产力,并围绕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及亚太地区进行布局,凭借成本优势构建区域产业链循环。最后,王教授呼吁企业拒绝“假出海”,依托深度产业合作、融入当地市场,通过“抱团出海”、利用境外经贸合作区集群发展以及凭借技术实力实现规模化出海等创新模式,真正实现全球化战略转型。
马 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做了题为《特朗普关税与全球贸易格局》的专题报告:

马弘教授首先系统梳理了2018–2020年特朗普关税1.0阶段与2025年2.0阶段的政策特点。报告指出,自2018年贸易摩擦以来,中国对美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从2017年的21.6%下降至2024年的13.4%,但中国整体出口规模仍保持稳定。这一变化背后是中国出口市场的分散化趋势,中国通过替代国间接出口美国,并在全球产业链中向上游延伸,特别是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承接了部分产能转移;同时,美国进口来源也呈现多元化,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马弘教授进一步采用多国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美国对中国加征30%关税”、“加征54%关税”以及“将加征范围扩展至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三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显示,若美国扩大加征范围,其自身出口也将出现下降,中美两国均将面临福利损失,验证贸易战没有赢家、终将双输的结论。最后,马弘教授建议采用推动出口多元化、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技术创新保 “链主” 地位等举措,并提倡积极扩大内需以降低对外部市场依赖,助推亚太供应链从以往“第三国-中国-美国”的传统模式,逐渐转向“中国—第三国—美国”的间接出口新路径,重构区域贸易格局。
孙浦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崇实书院副院长、教授)做了题为《新时代中国企业出海:形势与变化》的专题报告:

孙浦阳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开局的关键阶段,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国内外环境的快速演变,尤其应关注十月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高水平开放”的定调和部署。在国际层面,中国企业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贸易领域受到特朗普政府关税压力、非关税壁垒增加及第三方产业链制约;二是投资方面多国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审查趋严,跨境并购受阻频发;三是技术环节遭遇主要国家收紧出口管制、高科技人才流动受限等制约。在国内方面,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但仍需应对诸如4G和5G产业产能过剩、高技术人才流失等问题。孙浦阳教授强调,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呈现出规模与结构“双升级”的态势,特别是国企作为压舱石引领私企参与,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出海模式涌现诸多新亮点,包括技术出海、标准出海、AI出海、借船出海和抱团出海等新模式正逐步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布局的新模式。

媒体报道:
中国财经报:国际贸易形势论坛二周年 专家共探全球贸易新趋势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9125592_44460_zgcjb.html?app=1&source=1
经济参考网;国际贸易形势论坛:中国贸易呈现“市场多元化”和“商品高端化”双升级趋势https://www.jjckb.cn/20250925/b84d1460257f40e4be34843f93d52e26/c.html
中国商务新闻网:从卖产品到建工厂 “产能全球化”破局双重壁垒https://www.comnews.cn/m/content/2025-09/28/content_56719.html
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成立背景
作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与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闻资讯”)联合建设的新型高端智库重要品牌活动“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于2023年9月创立。论坛坚持将中央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学科、人才优势与中央决策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发挥瀚闻资讯拥有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数据库以及作为创新型、高影响力的独立国际贸易研究智库优势,将社会力量与学术力量相结合,将扎根中国与全球视野相结合,将创新思想与科学方法论相结合,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期发布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分析报告,举办全球贸易形势研讨会,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宗旨
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贸易进行监测与动态追踪研究,对中国以及全球贸易各种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定期以多种形式发布贸易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主张和政策建议,为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
主办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全球贸易监测实验室
北京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
协办
国际商务系教工党支部(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论坛自成立以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取得了非常好社会反响,获得了主流财经媒体的广泛关注(链接:http://site.cufe.edu.cn/kyzksp/zkjs.htm),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自2025年起,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将采取开放合作模式,愿意与其他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等)联合举办月度论坛或者专题论坛。若您对此感兴趣,欢迎与张晓涛院长联系,共同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
编辑:金馨、文杨、赵迪
一审:杨武
终审:张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