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8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全球贸易监测实验室、北京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的“国际贸易形势论坛暨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2025年10月)(总第26期)”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线上形式召开,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的特邀嘉宾以及校内外师生七十余人参加了本期论坛。
论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主题报告,对2025年9月中国外贸大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第二阶段为专题报告,两场报告聚焦于“欧盟贸易防御战略与技术供应链博弈”专题,两场主旨报告围绕其展开深入探讨。会议由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庄天宇研究员主持。
主题报告阶段
庄天宇(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发布了题为《2025年9月中国外贸大数据分析简报:趋势、结构以及预警预测》的研究报告:

报告基于全球贸易数据,对中国外贸的国际环境、自身趋势和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预测。2025年前7月全球货物贸易总值达14.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2%,呈现稳步复苏态势。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为468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表现亮眼,同比增长6.1%。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对东盟、欧盟等市场增长强劲。集成电路、锂电池、电动汽车等重点品类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进口侧方面,进口增速再超预期、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专用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保持增长,工业生产需求为总进口提供支撑。展望全年,我国外贸在多元化战略下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新兴市场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专题报告阶段
童友俊(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做了题为《欧盟的贸易防御战略、政策及措施》的专题报告:

童友俊董事长从思想根源、理论逻辑、政策措施、实施工具等层面,具体分析了欧盟提出的“贸易防卫“政策,他指出,欧盟的贸易防卫政策日益被 “经济安全” 的逻辑所驱动。将供应链韧性、技术泄露等定义为核心风险,贸易政策因而成为服务其地缘政治目标、降低对外依赖的战略工具,呈现出鲜明的 “地缘经济转向”;欧盟更擅长构建一种政治叙事,为其干预措施提供合法性。例如,通过反复强调中国的 “产能过剩” 和 “不公平补贴”,将复杂的经济模式差异塑造为一种对立的威胁。这种 “中国威胁”叙事,与它自身为本土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如《净零工业法案》)的行为形成双重标准,本质上是将产业政策伪装成对“公平竞争”的追求。欧盟构建了一套超越WTO规则的新一代单边政策工具库 。其《外国补贴条例》(FSR)可审查在欧运营的外国企业;《国际采购工具》(IPI)能以市场准入不对等为由限制他国企业参与欧盟公共采购;《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则实质构成了新型绿色贸易壁垒。这些工具相互联动,赋予欧盟对其市场前所未有的精细化控制权。其行动更具主动性和进攻性,不仅调查发起频繁、覆盖行业广泛,还率先动用IPI等工具对中国医疗设备施加采购禁令。这种先发制人的风格,旨在通过强势行动为自身产业争夺优势和转型空间。
刘悦(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进行评论:
刘悦教授认为童董事长的报告紧扣时代脉搏,精准把握了欧盟贸易防御战略的新动向,尤其是其超越WTO规则的新一代单边政策工具库。虽然欧盟反复强调中国的“不公平补贴”,但数据表明,近二十年来发达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占全球比重达到80%,美国出台的产业政策数量最多,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排在前列。在产业政策工具上,财政补贴、国家贷款、进口关税是其重要手段,同时本地化成分激励、公共采购本地化等“本土优先”措施也被频繁使用,这体现了欧美国家在产业政策和补贴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合规风险尤其值得关注。在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中美贸易量显著下降,中欧贸易的相对重要性提升,因此需要加强企业的海外合规意识和能力建设。在欧盟的防御战略导向背景下,中国应在恪守多边规则的同时,增强政策反制与谈判能力。
张晓涛(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做了题为《技术与供应链博弈下的欧盟“去风险”:进展、趋势与应对》的专题报告:

张院长指出,安世半导体事件是中欧高科技领域战略脱钩的一个反映,他采用攻防博弈模型将此事件对产业链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进一步分析了今年8月美欧达成贸易协议的影响和溢出效应,并分析了欧盟国内立法对中国贸易投资可能的影响。张院长强调,半导体行业仅仅是当前国际博弈、产业链安全的冰山一角,各国都强化关键技术或者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在全球化逐渐转向保护与对抗的趋势下,中国需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并做好产业链安全监测与预警,增加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运用好博弈筹码,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我国完全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和塑造外部环境的能力。
李容楠(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进行评论:
安世半导体案是在全球化退潮、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欧盟-中国贸易争端事件。这种国家治理主权和供应链主权之争会成为“新常态”。由于国际贸易已被欧盟纳入国家安全考量范围,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始终是中欧之间竞争最激烈、贸易争端最多的领域。2025年8月欧盟-美国达成新贸易框架协议,一致同意在关键矿产、投资审查、出口管制以及第三国不公平竞争方面加强合作,增强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这意味着欧盟会紧随美国的脚步,必然收紧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意图更强有力地保证产业链“自主可控”。对此,中国只能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框架下,采取“规则对等”,“合理透明”的方式进行反制。
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成立背景
作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与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闻资讯”)联合建设的新型高端智库重要品牌活动“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于2023年9月创立。论坛坚持将中央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学科、人才优势与中央决策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发挥瀚闻资讯拥有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数据库以及作为创新型、高影响力的独立国际贸易研究智库优势,将社会力量与学术力量相结合,将扎根中国与全球视野相结合,将创新思想与科学方法论相结合,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期发布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分析报告,举办全球贸易形势研讨会,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宗旨
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贸易进行监测与动态追踪研究,对中国以及全球贸易各种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定期以多种形式发布贸易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主张和政策建议,为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
主办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全球贸易监测实验室
北京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
协办
国际商务系教工党支部(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论坛自成立以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获得了主流财经媒体的广泛关注(链接:http://site.cufe.edu.cn/kyzksp/zkjs.htm),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自2025年起,国际贸易形势论坛(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Forum,ITSF)将采取开放合作模式,愿意与其他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等)联合举办月度论坛或者专题论坛。若您对此感兴趣,欢迎与张晓涛院长联系,共同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