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张晓涛教授就中国吸引外资企业投资问题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采访

【 发布日期:2025-04-09 】

近日,我院张晓涛教授就“中国为何是外资企业投资的沃土”这一问题发表看法,解答了外资为何坚定地看好中国,如何理解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等问题。相关内容刊登在2025年4月6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中。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年4月6日


专家解读中国为何是外资企业投资的沃土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本报记者 吴晶 薛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事业舞台大,市场前景广,政策预期稳,安全形势好,正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外资为何坚定地看好中国?如何理解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聂平香。

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外资企业与中国发展相互成就,实现了互利共赢

记者: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外资企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得到了哪些回报?

张晓涛:外资企业与中国发展相互成就。外资企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和贡献税收,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外资企业普遍得到丰厚回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初期,外资弥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储蓄缺口、外汇缺口和技术缺口。所谓储蓄缺口就是当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需求时,利用外资可以弥补这一缺口,外资可以直接用于投资,满足国内的投资需求,投资增长对国民生产增长有乘数效应;外汇缺口就是当出口小于进口,会出现外汇缺口,导致进口必要商品时缺乏外汇,利用外资可以进口机器设备等资本品,从而减轻支付进口费用的压力;技术缺口就是外资可以引入先进技术,弥补发展中国家技术上的不足,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效应促进技术水平提升。

外资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促进了中国技术和管理进步,助推了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贡献者,也是获益者。

中国以广阔的市场空间、稳定的政策预期、完善的发展环境,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

记者:目前外商在华投资覆盖20个行业门类、115个行业大类,累计设立企业124万家,投资额近3万亿美元。中国成为外资投资兴业的沃土,主要原因有哪些?

张晓涛:近年来,随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叠加制度型开放红利,完备产业体系叠加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持续优化和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叠加经济发展韧性,我国持续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为跨国公司提供广阔市场空间,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与优势依然稳固,在全球供应链的升级和全球价值链重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产业门类齐全,涵盖了从低端消费品到高端技术产品的广泛领域。当前,无论是劳动密集型商品、机电产品还是“新三样”均呈现较强竞争力。中国制造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全球市场需求,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推动全球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制度型开放拓展外资发展空间。中国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提升实现系统性改革成效和开放型经济质量。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抓手,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提升我国竞争新优势的同时也给外资带来新动力和新机遇。制造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清零,扩大国际投资规模。建立全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助力服务业外商投资发展。

在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中国机遇。

记者: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今年以来,《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等相继出台,释放了什么信号?

张晓涛: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影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作为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增速、结构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的关键增长极,也对全球贸易、投资、供应链、国际合作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引擎作用《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4个方面,提出了20项政策举措。既有对规则落地执行关注,也有面向未来改革的方略,既包含外资投资领域的不断松绑,也包括一系列投资促进措施与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等保障手段。这些措施降低了外资进入壁垒、制度成本、经营成本,提升了投资便利化,给外资以明确且稳定的市场预期,有利于外资坚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记者:《2025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美国消费行业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将增加在华投资。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举措?

张晓涛:近年来,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的营商环境建设,在市场准入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政策壁垒得到大范围清理,市场活力不断释放。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健全了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外资准入范围大幅放开,管理措施显著简化。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服务创新,外资准入大幅放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保护效果显著。外资营商环境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级政府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现外资企业审批业务的连通性和部门协同性。

我国以扩大高水平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国稳外资的重点在于稳高质量外资,下一步将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高质量外资进入;积极引进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高质量外资;为国内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的高质量外资以及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高质量外资;新形势下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带动的高质量外资形态的进入。


相关媒体报告:

中国纪检监察报:

https://jjjcb.ccdi.gov.cn/epaper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https://www.ccdi.gov.cn/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