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张晓涛教授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

【 发布日期:2025-05-14 】

近日,我院张晓涛教授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相关内容刊登在2025年5月12日的《经济参考报》中。

《经济参考报》2025年5月12日



文段节选

国家级经开区将迎进一步改革创新

记者 袁小康

记者了解到,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专家认为,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的改革创新,有助于保持国家级经开区长期的发展动力,对于我国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国家级经开区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根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1至9月,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万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进出口总额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4.4万亿元,进口2.9万亿元。目前,我国国家级经开区已经增加至232个。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路径是国家级经开区与生俱来的使命。当前,开放对改革的促进与深化作用,已经提升为对标高标准规则主动变革,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改革和创新,制度型开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针对制约生产力发展、不利于创新的现存机制与体制进行改革,以企业实际获得感为导向,迈向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

“国家级经开区管理制度改革既需要具有站高望远的顶层设计,还需要重视系统集成、协同配合,通过加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畅通,从而协同推进政策实施落地见效,塑造积极的社会预期。尤其需要注重倾听市场声音,着力解决目前还存在的部分部门地区服务观念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张晓涛认为。


相关媒体报道:

新华社: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e3a6e56d5bbff3654335cba2e82fda39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院13号楼        邮编:102206 电话:61776210、61776220